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效性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全面塑造学生的文化素养,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熟悉文化资源,弘扬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人才。

2、课程建设步骤

第一,目前要抓紧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较高的课程师资队伍。要通过开展课程改革、教学交流与探讨、调查研究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课程实践能力。

第二,积极争取学校支持,给予更多硬件投入,努力建立文化资源学阅读室、文化资源学沙龙等自主学习场地。

第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课程网站,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师生交流的园地、文学资源学问题的论坛。开发或添置文化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使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文化修养的开发。开发多媒体资源库,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如文本学习、视频学习、动画演示、自我文化修养等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访问取得相关教学信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第四,开设相关的多门文化选修课程,满足大学生对文化资源学课程的不同学习需求,深入普及文化资源学知识。

3、三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三年内摄制配套视频教材,并将该资源上网。

2014年完成录像上网章节:1.文化资源概述; 2.文化资源分类; 3.文化资源的功能。

2015年,完成录像上网章节:4.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 5.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016年,完成录像上网章节: 6.文化资源的产业化7.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打印本文】【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