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源特色
2012年,我院开始第一届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招生工作,文化资源学作为文化产业管理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年轻的课程。本课程在系统介绍文化资源学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宏观的文化角度分析文化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讨论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原则与方法,同时注重将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关注文化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以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化资源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化资源产业化现象的兴趣与敏感度,掌握文化资源的一般分析方法,并能针对具体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而对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完善有更好的帮助。
本课程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
1、比较法
比如要学习民俗文化资源,可以通过中国与西方民俗文化差异,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俗的发展背景,进而帮助其认知古人对精神的追求是如何在民俗上体现的
2、资料搜集法
在教学中,有时候经常需要学生主动探究,那么资料的搜集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我尝试去教学生如何搜集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从网上查找所需材料,比如有视频,有图片,或者还有同学自己拍摄的相片等等。通过资料的查找,学生就能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联系、对比自己搜集的信息,不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3、实地考察法
在学习第三章文化资源的功能与价值评估,我们带着学生就南昌的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调查,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4、讨论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于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讲红色文化资源时,老师可以陈列一些问题来供学生讨论,比如:你认为哪些红色文化让人们更喜欢?与现在的文化,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教学手段
1、改变“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改变那种“一支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的灌输式教育,强调启发,注重学生参与。在把握课程精髓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教师讲课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教师讲授与学生看录相资料、学生上台讲专题、演讲、小组讨论、写有针对性的论文、带着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与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听各种专题报告
我们把课堂教学与让学生听取各种讲座、报告结合起来,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3、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本课程组的许多教师都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对于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做过布置、辅导与指导。假期做调查报告,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锻炼了各个方面的能力,从鲜活的感性体验中得到启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四、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安排专人负责网页的管理、网页资料的维护等,教学网络环境良好。